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美丽乡村 >> 无人农场,农作物机械化率最高超97%,养1万头猪只要3个人
详细内容

无人农场,农作物机械化率最高超97%,养1万头猪只要3个人

时间:2023-01-02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央视财经   阅读

无人农场1.jpg


  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2年,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,比上年增加74亿斤,连续8年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这其中,生产精准化、管理可视化、决策智能化的智慧农业功不可没。


    1、无人农场


    如今的农场已经是一番新景象,田地里有无人灌溉机,可以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补水,无人拖拉机依靠北斗系统规划路线在田间旋耕翻地;空中还有无人机为农作物喷洒农药。


    智慧新农具为农业生产插上了智能化、数字化的翅膀,现代农夫们通过“云端”管理,就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的全程监管。


    目前,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72%,小麦、玉米、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%、90%和85%。


    2、植物工厂


    不管外面天气如何变化,10万平方米的科技大棚里一直四季如春,22℃左右的气温保证了番茄一年的生长期长达10个月,是同等面积普通大棚番茄产量的3倍以上。大棚内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管线和传感器,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感知,精准控制着蔬菜生长的温度、湿度,以及水肥滴灌。


    新科技手段的集成应用,让植物工厂打破了天气、季节和土地的限制,使得蔬菜不断茬、瓜果四季香。数据显示,设施蔬菜产量占到我国蔬菜总产量的30%,已经成为蔬菜生产供应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

田头冷库1.jpg


    3、智慧粮仓


    吹空调吸氮气,粮食入住“智慧仓”。一座长60米、宽23米的智慧粮仓,储藏了6530吨玉米,温度常年保持在15℃以下。全仓布设了336个粮情传感器,实时监测粮仓内的温度、湿度、虫害等情况,一旦出现异常,智能系统就会发出预警。


    如果粮食出现了虫害霉菌,就将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来并输入粮堆里,使粮食保持“绝氧”状态,将害虫和微生物“憋死”。


    数据显示,玉米的储存周期通常为2-3年,在一个完整的储存周期内,智慧粮仓能将玉米的综合损耗率控制在0.5%以内。


    4、智慧养殖场


    养殖场也用上“黑科技”。猪住在标准间,周围配有许多传感器设备,栏舍的通风、温度、湿度、投料等都通过系统控制,在这样的养殖场,养好1万头猪,只需要3个人。


    现代化奶牛养殖提高产奶量。在这里,一头牛每天吃的口粮都经过精准搭配,通过智能耳标,实时监测每一头牛的采食量、活动量,甚至是呼吸频率,根据这些信息,系统就可以轻松划分出高、中、低产奶牛。这些数据也会给育种提供重要依据,优质母牛的繁育率达到了90%以上。


    5、田头冷库


    新鲜的食材靠田头冷库做到保鲜“最初一公里”。2022年夏天江苏持续的高温天气给芦笋的储存和运输带来不小的挑战,田间地头的冷库大显身手,解决了芦笋的保鲜难题,减少20%~30%的田头耗损;新鲜的广东荔枝一下树就进到冷库,安静待上近10个小时,可将保鲜期延长至一周;内蒙古屠宰处理后的新鲜羊肉通过新一代冷藏车,10分钟完成急速锁鲜,48小时内便可抵全国大部分地区。


    冷链,让鲜活的农产品可以跨越山海,及时奔赴每一张餐桌。


    6、海洋牧场


    海洋牧场在打造“蓝色粮仓”。每年四五月春夏之交,南方海水温度升高,鲍鱼就到北方海域“避暑”,到了11月秋冬之际,再回到南方“过冬”,“南鲍北养” 进一步提高了鲍鱼的成活率,拓展了养殖空间。除了养殖方式的创新,2022年,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“国信1号”已经交付运营。


    10万吨级养殖船,是什么概念呢?有人把它比喻成一座“移动的海洋牧场”。它设有15个养殖舱,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,以“船载舱养”模式,开展大黄鱼等名优鱼种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、智慧化养殖,每年能实现3700吨高品质鱼类和650吨优质蛋白的供给。


(来源:央视财经)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
服务热线


400-000-0000

在线咨询


点击此处在线沟通

服务咨询项目合作


2220890088@qq.com

扫一扫查看微信网站

扫一扫查看微信网站

在线客服
在线留言
发送邮件
联系我们:
15311449184
客服1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客服2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客服3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
Insert title here
seo seo